-
浙江湖州和嘉兴在历史上曾是同一个地级市,即湖州市。它们在1994年分家成为两个独立的地级市,这一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:
1. "经济发展需要":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,湖州和嘉兴的经济发展逐渐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。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,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将它们分开设立地级市成为了一种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。
2. "行政管理的便利":将两个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较大的县级行政区分开设立地级市,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,提高行政效率。
3. "历史原因":湖州和嘉兴分家也与它们的历史沿革有关。湖州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湖州郡,而嘉兴则来源于古代的嘉兴县。历史上,湖州和嘉兴都曾是重要的商业城市,分家也有利于各自保持和发扬其历史文化特色。
4. "地理优势":湖州和嘉兴分家后,两地地理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。湖州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,与江苏省、安徽省相邻,具有较为明显的地理优势。嘉兴市则位于浙江省东北部,与上海、江苏省相邻,也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。
总之,湖州和嘉兴分家成为两个地级市是基于经济发展需要、行政管理便利、历史原因和地理优势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。这一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,提高行政效率,并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。举报 -
湖州和嘉兴的分家,与当时我国的行政区改革是分不开的。
1983年以前,我国是省县乡三级政府,其中还夹杂着机构地区和省辖市,由于它们属于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,所以也就不属于一级政府,到现在还留有一些机构地区,如阿克苏地区、喀什地区等。
1981年,当年的国务院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有关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”的论述中提出:“以大中城市为依托,形成各类经济中心,组织合理的经济网络”,这是我国行政区改革的大背景。
1982年,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的指示,我国县的数目众多,同时又是改革初期,行政上的管理及其不便,于是比县大一级的地级市便孕育而生,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政治、经济体制改革上的一次尝试。
1983年2月15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又下发了《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》,要求“积极试行地、市合并”。江苏在全国率先撤销了地区,开始了撤地设市的改革。
嘉兴地区(驻地湖州市),共2市10县,1981年吴兴、嘉兴2县首先撤消,分别并入湖州、嘉兴2市(都是省辖市),1983年撤消嘉兴地区、湖州市、嘉兴市,设立湖州市(地级)、嘉兴市(地级),3县划入湖州市,5县划入嘉兴市。
撤地设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比如说有立法权,地级市在决策立法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。比如说改善民生,地区撤地设市后,在税收方面拥有更大的空间,由此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也将相应增加。
总结一下,嘉兴湖州为什么要分家(推测,仅供参考):
1:分家前,嘉兴与湖州,共1个地区,2个省辖市,10个县,对于浙江省来说,要管理的机构太多,加之改革开放初期,需要上传下达的东西多,太多的机构导致行政效率低下。
2:当时的湖州市(省辖市)、嘉兴市(省辖市)都算得上是区域里的大城市,依托这两个省辖市,再组建两个一级政府,形成新的经济中心,符合当时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。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