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科普月丨湖州(吴兴)主场活动启动

湖州 更新于:2025-09-09 11:21
  • 佳佳她奶

    9 月 5 日一大早,太湖实验室门口排了百来号人,不是追星,是在等一场“AI把古筝弹出山水画”的彩排,结果真香现场:琴音刚落,屏幕里那条雾气小船就顺着音高晃出了山腰。

    有人小声嘀咕“这哪是科技展,这是魔术汇演吧”,主办方笑死:魔术?

    不,是湖州科普月刚撕开的日常未来。

    先来句大实话:很多科普活动看完就忘,因为离生活太远。

    吴兴区这回干脆把实验室搬到湖边绿道,把新《科普法》塞进口袋路线。

    三条关键细节,听完就能跟朋友吹。

    1. 走!

    citywalk 真的变成刷步数的科普课

    市科协砸了 8条新路线,名字就带画面:“看得见的能源革命”——一路都是太阳能地砖,脚踩上去手机直接弹出瓦数;“感受绿色发展的心跳”——耳机里播的是脚下湿地温度、湿度实时数据。

    最鸡贼的是打卡集章,走完能换一杯用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冷萃的咖啡,喝完杯子还能种花。

    别问味道咋样,仪式感已经锁死。

    2. 冬天搬砖不挨冻?

    初中生给户外大叔做了件“战袍”

    第 39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,仨志和中学的孩子演示《寒冬战袍》:看起来就是普通军绿色马甲,内衬是气凝胶片,电池藏在拉链扣里,三档加热,实测零下8 也能把安全帽里闷出汗。

    省评委问成本,小姑娘挠头说“淘宝买料全搞定,四百出头”,场下施工队大哥当场要链接。

    谁说创新一定高大上?

    解决问题就行。

    3. AI 机器人搬进校园,顺便给老师减了负

    吴兴区人工智能学会把四台教学机器人捐给中小学,名字土得很:“小螺丝钉1—4 号”。

    别小看,一节课能带 40个孩子做完图像识别实验,老师只需在旁边拍短视频当教案。

    旁边有家长担心“孩子会不会只会跟机器人说话”,志愿者一句“先教会他写bug,再教他找 bug”,怼得全场鼓掌。

    逻辑有点歪,但听着确实爽。

    说到法律,很多人嫌枯燥。

    武丹研究员把新《科普法》念成了段子:以前科普是“鼓励”,现在直接写“必须”——“各级政府得掏钱,媒体得给时段,博物馆周一也得开门”。

    底下科协的人互望一眼,估计在算来年预算够不够。

    场外集市最接地气。

    无人机足球一脚油门飞进网兜,旁边大爷把掌上衡准仪贴在菜叶子上,几秒读出农残值,转头就跟摊主砍价:“你这小青菜指标高两块,给我抹零!

    ”摊主哭笑不得。

    旁边 CPR 假人被压到快漏气,护士小姐姐喊破喉咙:“两乳头连线中点,深 5厘米,数口诀01、02……”旁边小孩学得贼起劲,“以后奥特曼没能量我也能救”。

    晚上七点,VR 头盔排了长队。

    有人说想看火星基地,结果系统直接把他丢进湖底,看蓝藻怎么净化太湖,摘下头盔第一句“水原来这么脏”,转头买了三瓶本地山泉水。

    沉浸式教育完成,顺便带货成功。

    主办方最后抛了彩蛋:科普月后头,工作日晚上实验室会开三小时夜校,市民刷身份证就能进,用AI 写首古诗、用废旧塑料 3D 打印一个手机支架再回家。

    有人问要是学不会怎么办?

    工作人员指着角落里那块写着“搞砸也算体验”的牌子耸耸肩。

    聊到这里,谁还记得科普是干嘛的?

    其实就是一句话:把“听不懂”变成“玩得起”,把“关我啥事”变成“我也能改一改”。

    你所在的城市最近有什么黑科技下沉社区?

    去逛一圈,回来说两句,咱评论区见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